RADAR这一术语代表“无线电探测和测距”。
雷达模块 – 传统的传感装置
它属于一种有源系统,可在GHz范围内发射和接收微波。
这一技术通过电磁波可无接触地识别和定位一个或多个物体。
这时雷达天线以雷达波的形式发出信号。人无法感知到这些雷达波,它们以光速传播。如果这些雷达波现在碰到一个物体,会使信号发生改变和反射 – 可以把这想象成回声。传感器中的天线接收反射后的信号,以此获得有关物体的信息。通过信号的传播时间比如可确定物体与车辆的距离。第二步向车辆电子装置发出一条信息,以触发比如“降低车速”等反应。
这一技术的一大优点是它对黑暗、湿度、脏污和温度不太敏感。
但也存在缺点。
包括所谓的雷达间干扰。它是指在分配的同一频段上工作的不同雷达传感器的相互影响。
如果传感器的视野不同,则会产生干涉或干扰。
但有不同的方案可以解决这一问题。
雷达传感器 – 区别和应用领域
一般需要区分车内的三种不同雷达范围:
- LRR 长程雷达 > 160 m
- MRR 中程雷达 最大 160 m
- SRR 短程雷达 最大 50 m
传感器使用24、77和79 GHz的频段。
前视(24/77 GHz)
在车辆前部安装有LRR和SRR/MRR传感器。
它们作为驾驶辅助系统为驾驶员提供支持,就好比第二双眼睛一样。
循环探测有关前方交通的数据。
这时距离和车速是测量的主要标准。
这样车内辅助系统可以自动与前车保持最小距离,在需要时采取紧急制动,以避免事故。
后视(24/77 GHz)
背面的传感监控车辆后方区域。
由于驾驶员通常将注意力放在前方区域,只会偶尔通过倒车镜观察后方情况,因此雷达传感器在这时可提供极其有效的支持。
在试图超车或者切换车道时,如果后方有其它车辆快速接近,可通过光或声音信号向驾驶员发出警告。
这时还包括“死角警告”。
环视 – 360°(77/79 GHz)
安装在汽车周围的不同雷达传感器的组合,可实现360°环视。
这既可以在近距离实现,这样驾驶员可以更清楚地识别不明显的情况,也可以在中长距离实现,以实现自动驾驶。
8套雷达系统的组合可实现可靠的环视。
雷达传感器 – 1D至4D
1D雷达(CW)
CW – 连续波法
在这种方法中连续同时发射和接收雷达波束。
这样只能区分不同速度的物体。
无法区分相同速度的物体。
无法定位。
2D 雷达(FSK)
FSK – 频移键控
这时在频率之间跳跃式地来回切换。
这是FMCW法的一种特殊形式(参见3D和4D雷达)。
因此现在能区分不同速度和距离的物体。
无法区分相同速度和距离的物体。
可以在一维平面上进行定位。
3D雷达(FMCW-MIMO)
FMCW-MIMO – 调频连续波 – 多进多出
在这种方法中根据时间调制频率,使用多根发射和接收天线进行传输。
可由任意一根天线接收到发射的每个信号。
多根天线的特殊布置保证了空间分辨能力,可降低易受干扰性。
现在可区分不同速度、距离和不同角度的物体。
也可以区分相同速度、距离和相同角度的物体。
可以在二维平面上进行定位。
4D雷达(FMCW-MIMO)
仰角上的额外天线还可以在高度上区分物体。
这样可以在三维空间内定位物体。
雷达 – 可测量的信息和分析
可借助雷达传感装置探测和分析以下信息:
- 物体的速度
- 物体的距离
- 移动方向
- 角度
借助智能算法可以创建所谓的运动历史记录。
也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级,即比如区分人和车辆。
所有这类信息都是驾驶辅助系统的重要基础,它们与摄像头、GPS和激光雷达系统一起,构成了自动驾驶(AD)的三个支柱。
雷达 – 应用领域
雷达在许多车辆领域被大量采用。
但在任何情况下,我们追求的目标都是“零事故”。
下面是几个示例:
ACC: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| 自适应巡航 |
AEB: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 | 自动紧急制动 |
FCW: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 | 前方碰撞预警 |
CTA: Cross Traffic Alert | 两侧来车警告 |
ALC: Adaptive Light Control |
自适应灯光控制(转弯指示灯,自动渐亮和 渐暗…….) |
VEA: Vehicle – Exit Assist | 在离开车辆时警示靠近的车辆 |
BSD: Blind – Spot Detection | 死角辅助 |
LCA: Lane – Change Assist at the rear | 后方变道辅助 |
RCTA: Rear Cross Traffic Alert | 后方两侧来车警告 |
AVP: Automated Valet Parking | 自动代客泊车 |